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Gorillaz - Escape To Plastic Beach Live in Hongkong 2010(上) 真槍實彈篇



如果說,聽 Massive Attack 現場是一次聽覺與視覺的感官衝擊,那麼,當你置身 Gorillaz 現場時,那種從頭至腳、徹底徹尾被高溫洗滌的淋漓感絕對是一次最令人永生難忘的體驗。

十二月三日下午,帶著一顆忐忑、緊張、焦慮又興奮的心坐在通往亞博館會場的機場快線車廂,和煦的陽光透過玻璃車窗將原本緊張而呈現略為發抖的身體曬得暖烘烘。原本三十分鐘的車程,在心情焦急的等待下顯得格外地漫長。儘管沿途大樓林立風光煞是美麗,只是我的一顆心早已飛奔至演唱會現場,完全無暇顧及窗外風光明媚的一切。

電車終於來到終點站,也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 - 博覽館,當我跳下車門的那一刻,心臟像是不聽使喚似的,噗通噗通跳得好快。一向是慢郎中的我,這時忽然緊張了起來,隨著加速的心跳節奏,步伐飛快的衝向通往會場的方向,走了數十公尺上了樓梯之後,終於看見長長的人龍井然有序的排成一列一列的隊伍。



距離開場還有四個鐘頭左右,儘管許多人自清晨六點就抵達會場排隊,但似乎不見任何疲態,大家三三兩兩悠閒地坐在圍上重重鐵柵欄的地上談笑。原本預定七點開始入場的時間,不知為何延遲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空氣中原本平靜的懸浮粒子逐漸凝結,進而轉為一種焦躁、不耐的熾熱想望,騷動不安的情緒也近乎一觸即發...

原本靜靜坐在地上等待的人們似乎再也耐不住性子紛紛站了起來,此時,貌似安全人員的老外忙著安撫大家逐漸失去耐性的情緒,要大家稍安勿躁的再坐下來等待。只是等待的時間是如此的難熬,一張張焦急的面容全都望向入口處的大門,心裡似乎盤算著放行之後該如何突破重圍衝向最有利的戰略位置。果不其然,待主辦方一聲令下,大家像是發了瘋似的以跑百米之姿向前衝鋒陷陣,情景猶如一群被放生的魚,迫不及待的游向大海,場面甚為壯觀。

倒楣的是,正當我以全身吃奶的力氣往前衝時,轉頭竟發現收票人員追著我跑了一大段路,原來我因為太緊張未待票根撕完就心急的往舞台前面衝刺,害我平白浪費了數十秒的寶貴時間。幸好排在最前頭的同行友人已先佔據舞台中間偏左、視野極佳的位置,我也才能幸運的站在第二排的友人身後。之後友人們一起將蛋仔事先準備好的大型 " White Flag" (banner) 綁在鐵欄杆,白色布幔上頭大大的 "Taiwan (heart) Gorillaz" 字樣十分引人側目。(得意)



演唱會尚未正式開始,全場幾近爆滿的樂迷則開始從舞台四周、由左至右再回到hardcore區,來回興奮的大玩起自發性的波浪舞,氣氛可說是十分熱烈。只是,當暖場團 De La Soul 一出場,hardcore 區的樂迷竟完全失控的往前衝撞、推擠,景況如同遇上海嘯巨浪沖刷過後的沙丘城堡,在毫無心裡準備的情況下,我被這突如其來的巨大衝力擠壓的幾乎無法呼吸,驚魂未甫的我回頭一看竟發現原本站立在我左右兩邊的人全都換上了新面孔,可憐的是許多原本站在前排區域的歌迷,經過一波波衝撞推擠後,竟莫名的被突襲的人浪衝至邊緣。
一陣混亂過後,我用盡全身的力氣捍衛自己腳下那一小方寸土地,強忍著手傷與推擠過後幾乎抽筋的雙腿,死命的抱著前排友人才不致被巨浪吞噬。然而,此時主秀還尚未登場呢!



直到九點半,舞台上的燈光全數暗了下來,忽然間全場呈現一種前所未有的靜謐,這時 Gorillaz 終於在樂迷的殷殷期盼下現身,隨著《Orchestral Intro》傳來陣陣悠揚的弦樂聲與超大螢幕上呈現的畫面,前仆後繼的驚呼、讚嘆聲此起彼落,在十五人管弦樂團的伴奏下,以《Welcome to the World of the Plastic Beach》揭開序幕。看著螢幕上那如同烏托邦小島般的景緻畫面,一種既真實又虛幻的感覺忽然湧上心頭,不知道為什麼我竟然有股想哭的衝動。

未待腦中念頭完全退去,一陣清脆的鼓聲尾隨著強勁節奏呼嘯而來,《Last Living Souls》裡重重的鼓擊聲精確地擊中在場每位樂迷的心臟,所有人就像是音樂盒上被扭緊發條的娃娃,不能自主的扭動著身軀。而當 Damon 一出現在舞台正中央,大夥兒再也忍不住積壓許久的情緒,不論男女皆扯開嗓子大聲呼喊著Damon,一種近似歇斯底里的激情在一瞬間宣洩爆發。當然, Damon 也以他最真誠、直接、熱情、個性、不作態的誠摯演出,讓樂迷同時享受石破驚天的視、聽震憾。



當《19/2000》輕快的琴音一傳來,現場立即顯現一股歡樂愉悅的幸福感,被愉悅氛圍層層包圍的人們實在掩不住內心的喜悅,紛紛隨著音律擺動身軀。只不過身處 hardcore 一級戰區的我們肢體完全無法施展,有如沙丁魚般擁擠地被四周包圍的人群緊緊夾擊,動彈不得的身軀僅能隨著潮來潮往的人浪隨波逐流。

台上的 Damon 是全場最忙碌的人,不僅全場來回飛奔,有時還會退到後場默默地低頭撫琴,搖身一變成為音樂才子,不一會兒又會衝到台前跟著樂團團員開心大飆吉他,偶爾不時的敲敲搖鈴、打打響鑼,當然也不忘彈奏一下自己最拿手的口風琴。不過最令人噴飯的,莫過於他老兄大心跟著節拍跳著自創的古椎又三八的獨門舞步。(Evon有拍到~XD) 看似心情不錯的 Damon 望著一張張因過度興奮而呈現泛紅的臉龐,忽然玩興大發的向台下揮汗如雨的樂迷們灑水,此舉果然引發大夥兒陣陣的尖叫聲,也再度推高現場演唱的熱烈氣氛。

重頭戲《Stylo》緊跟著登場,Damon 慎重的介紹 Bobby Womack 出場,Bootie Brown 首先衝出舞台,熱情激烈的炒熱氣氛,全場沸騰的情緒隨著台上一眾音樂人的奮力演出而歡聲雷動。當 Damon 一開口唱著
" when you know your heart is light, electric is the love.
when the mako flies, up from the bottom, in your eyes,
then I know the twilight skies, are not so broken hearted."

所有樂迷的心霎時被 Damon 磁性的嗓音所溶化了,隨即進入一種渾然忘我的狀態。



舞台後方的大螢幕出現MV裡 Bruce Willis 和 Murdoc、2D 追逐的槍戰情節,而舞台前方的 Damon 則率領 Mick Jones 、 Paul Simonon (我最愛的兩位 The Clash 團員)及一眾音樂人賣力演奏,看著兒時偶像 Mick 和 Paul 神色自若的彈奏著吉他、貝斯,腦中忽然浮現那個曾經在冰天雪地裡聽著 The Clash 的少女身影,眼前的影像和過去的記憶相互重疊,交織成一幅最動人的畫面。
耳邊不知何時傳來了 Bobby Womack 和 Damon 互飆高音的激昂歌聲,這才逐漸將我從過去的記憶中拉回現實。

接下來的《On Melancholy Hill》和《Rhinestone Eyes》則是新專輯《Plastic Beach》裡個人相當喜愛的歌曲。當《On Melancholy Hill》的輕快旋律一響起,眾人隨著 Damon 爽朗的嗓音不自覺的瞇起雙眼,嘴角也揚起成一道美麗的弧線。場內輕鬆的氣氛幾乎令人忘卻自己仍置身在人肉戰場裡的擁塞。

如果《On Melancholy Hill》有著令人打從心底愉悅的音符,那麼《Rhinestone Eyes》則完全呈現不同風貌的感覺。特異的曲風在 Damon 痞痞的詮釋之下顯得十分別出心裁,尤其大夥兒在過動兒 Damon 生動豐富的肢體感染下,奔騰的情緒可以說完全的爆發開來。另外在音樂上也頗值得一提的是,整首曲子在《Electric Shock》音樂橋段的貫穿下十分抓耳,令人印象極為深刻。(上集結束,呼呼~)









Gorillaz - Orchestral Intro + Welcome to the World of the Plastic Beach - live in Hong Kong

感動耶
Gorillaz - Last Living Souls - live in Hong Kong

才一開場,大家就都瘋了,情緒好激動啊!XD 最後那段舞蹈不是我在說,根本就是乩童起駕!!

Gorillaz - On Melancholy Hill - live in Hong Kong

大合唱很酷!老 Mick 跳了整晚的舞,太可愛了!

Gorillaz - Stylo - live in Hong Kong



Gorillaz - Rhinestone Eyes - live in Hong Kong

好怕大門腦中風,根本就是猴子本性XD(褲子都快掉了啦)

6 comments:

  1. 你有買記念t-shirt嗎?
    我很後悔沒有買booklet呢....

    ReplyDelete
  2. 我只買了藍色tee,
    booklet 真的很好看,但是好貴!!==

    ReplyDelete
  3. 演唱會如戰場:P

    ReplyDelete
  4. 真的是這樣啊 至少我們hardcore區前幾排是這樣沒錯...
    De La Soul 還在暖場的時候,我想到之後還要繼續激戰兩三個鐘頭忽然感到腿軟,好想哭出來!!(從來沒參加過這麼辛苦和激烈的演唱會

    ReplyDelete
  5. 如電光幻影般、歷歷在目,那天的感覺都回來了!
    :D 期待下集。

    ReplyDelete
  6. 老實說,下半場比上半場更難下筆..
    不過我大約完成了,剩下版面編排就大功告成了,不過寫得很爛就是了(笑),隨便看看就好!

    ReplyDelete